榆林气田南区低产井开发管理对策

摘 要

摘要:榆林气田南区低产井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供气能力有限,产能低。若工作制度不合理,不仅频繁“间歇”,而且不利于提高采收率,同时作业量还大。为提升开发效果,提

摘要:榆林气田南区低产井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供气能力有限,产能低。若工作制度不合理,不仅频繁“间歇”,而且不利于提高采收率,同时作业量还大。为提升开发效果,提出了低产井“低配长稳”的技术思路,即综合考虑气井动、静态特征,进一步细化分类,优化工作制度,并辅以排水采气、井下节流等工艺措施。采用上述对策和措施后,物性相对较好、产能较高的A类井可连续稳定生产;物性差、产能低的B类井,以“长开短关”、“长关短开”和“冬季长关、夏季间开”的方式使原来长期停产井恢复生产能力,原来频繁间歇井减少了开、关井次数,并且“冬季长关”井可以借机测试压力;另一方面,节约了注醇量,减少了解堵频次,降低了安全生产风险及作业量,明显改善了低产井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榆林气田;南;低产井;生产动态;开发;管理;对策
1 地质特征
   榆林气田行政区划上隶属陕西省榆林市,构造上处于伊陕斜坡的东侧,呈东高西低的条带分布,主要含气层位为上古生界二叠系的山西组和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五段,其中二叠系山西组二段(山2段)是主要的气藏储集层。
   在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大沉积背景下,榆林气田南区山。段气藏砂体变化较大,储层有效厚度、物性差异也均较大,非均质性较强。特别是对于低产井,多处于主砂体的边部或砂体厚度较薄的地带,均具有气层厚度薄、孔渗性差、含气饱和度低等特征。
2 低产井开发管理思路
   低产井投产早期,考虑到尽快带出井底残液,疏通储层、解除污染,低产井配产相对较高,配产一般为1×104~2×104m3/d。但由于低产井气层厚度较薄、物性较差、产能低,难以维持正常生产,开、关井频繁,导致气井利用率、采气时率普遍较低,不利于储层保护和提高采收率。为改善低产井开发效果,考虑到充分发挥气井产能、保护储层、合理利用气藏能量、努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等,对气井进行细化分类、优化工作制度、采取配套工艺技术措施,逐步形成了“低配长稳”的开发技术思路(图1),实现了低产井开发的“三升三降”和8个“有利于”,达到了科学、高效开发低产井的目的[1]
 

3 低产井开发管理对策
3.1 气井精细分类
    为了提高低产井的采气时率和采收率,便于对气井进行更好地开发与管理,依据气井的储层参数,结合生产动态和稳产能力,对低产井进行分类,实现低产井的精细管理(表1、2、3)。
 
    A类占低产井总井数的41.1%,产气贡献率占65.9%,该类稳产能力相对较好,以0.5×104m3/d能够保持连续生产;B类气井占低产井总井数的58.9%,采气贡献率仅占34.1%,目前均以0.2×104~0.5×104m3/d间歇生产。
3.2 工艺措施配套优化
3.2.1泡沫排水采气
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油套压差增大的情况,说明井底或井筒中有积液,如果气井井底或井筒积液严重,对气井的生产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低产井的产能普遍比较低,部分井的产量不能满足携液要求,如果积液不及时带出,将严重影响气井连续稳定生产。为了更好地发挥气井产能,结合泡沫排水采气工艺,针对油套压差相对较大、井底或井筒中有积液的气井,间歇性加入起泡剂,排除凝析水,延长开井周期。目前在榆林南区正大面积推广[2~3](表4)。
 
3.2.2井下节流教术
在气井生产中,低产低效气井的井口气流温度较低,部分井产液量较多,在采气树处和地面管线很容易发生水合物冰堵,如果冰堵次数较多,会大大影响气井的开井时率,降低气井的产能,同时员工频繁的放空解堵,既增加了作业风险,又增加了环境污染。为此,结合井下节流技术,选择一些压力高、井温低、产液量多,井堵频繁的气井,下井下节流器,降低井口的压力,提高气井的携液能力,降低了井堵的频次(图2)。此项工艺技术在榆林南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于上述对低产井的精细分类,通过结合泡沫排水采气、井下节流等配套工艺技术措施,制订出了低产井的合理生产制度(表5),并逐渐形成了榆林南区低产井开发管理模式[4]

4 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对低产气井采取“低配长稳”的开发方式后,从气井类型来看,使以前的频繁间开井、长关井大多变为了连续生产井、长开短关井、长关短开井,有效发挥了低产井产能。从“长开短关”型气井制度实施前后对比来看,实施前基本上以短开长关的制度生产,开井后压力下降快;实施后,压降平缓,连续生产时间及采气时率均明显增加(图3)。
 
    从现场应用效果来看:平均有效时间提高了17.3%,平均单位套压压降采气量提高了2.48×104m3/MPa,井堵次数减少了29井次,注醇量降低了76L/104m3。“低配长稳”生产制度优化技术在榆林南区低产气井开发管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实现了低产井开发的“三升三降”和8个“有利于”(图4),达到了高效、科学、合理开发低产气井的目的。
5 结论与认识
    1) 针对不同类型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对气井进行细化分类,将低产井分为“连续生产”、“长开短关”、“长关短开”与“冬季长关、夏季间开”型,优化了低产井的工作制度。
    2) 通过对低产气井携液能力及生产规律研究,优化泡沫排水、套管注醇、井下节流等配套工艺技术措施,提高了气井连续生产能力,进一步发挥气井产能。
    3) “低配长稳”生产制度优化技术在榆林南区低产气井开发管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达到了高效、合理开发低产气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明文,农成吉.川东气田中、高产气井生产管理方法探索[J].天然气工业,1995,15(3):92-93.
[2] 李士伦.天然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3] 张书平,白晓弘,樊莲莲,等.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5,25(4):106-109.
[4] 黄艳,谢南星,谈锦锋.产水气井有效开采的工艺技术[J].钻采工艺,2002,25(2):32-35.
 
(本文作者:郝玉鸿 杨亚涛 周玉荣 许文壮 樊志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气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