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燃气现状及发展

摘 要

摘要:从广东省燃气全局的角度,阐述了广东省燃气发展概况,并就发展中存在的资源、体制、结构、市场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广东;燃气;现状;发展1 广东省燃气发展概况 (1)

摘要:从广东省燃气全局的角度,阐述了广东省燃气发展概况,并就发展中存在的资源、体制、结构、市场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东;燃气;现状;发展
1 广东省燃气发展概况
    (1) 发展概况
    广东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1/20,能源消费80%以上依靠外地调入或进口,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能源以及相关燃气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问题。
    广东省的燃气产业和广东省的市场经济一样也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的,总体上可归纳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液化石油气到天然气、从瓶装燃气到管道燃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上世纪70年代首先在茂名、湛江、广州等城市少量的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LPG),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广州、深圳、佛山、湛江等地开始发展管道燃气(气源是人工煤气或LPG),以广州油制气和深圳LPG小区气为代表。目前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惠州等一大批城市已完成了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的招标或产权的置换。参与竞标的单位有国内大型能源企业、上市公司和香港燃气上市公司、大型民营企业等。深圳大鹏LNG工程项目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6年下半年投产使用,年进口LNG370万吨,从而揭开了广东省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序幕。近年来,我省燃气行业发展迅速,以广州为例,每年居民燃气用户的发展量都在5~6万户左右,绝大多数是住宅小区的开发,加上公共建筑用户的发展,管道燃气的用量每年以13~15%的速度递增,年投资额在数亿元以上。
   (2) 广东省LPG市场概况
   ① 供求情况
    目前,LPG在广东城镇居民燃气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广东全省现有燃气用户约3000万户。其中,瓶装LPG用户占近85%,管道气用户15%,除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阳江等市区部分管道燃气用户使用天然气外,绝大部分均使用LPG。2008年全省LPG消耗量约467万吨,进口量约180万吨,产量约183.21万吨,其中进口量占全国近70%;按用途分类,65%用于居民,35%用于工业和商业;按地域分配,珠三角占60%,粤东占19%,粤西占14%,粤北占7%;按LPG来源统计,来自中东和东南亚等国的进口气占80.3%。
    ② 经营情况
    城市燃气中首先引入竞争机制的是LPG市场。目前,全省LPG生产企业4家,从事LPG进口、批发业务的骨干企业6家,LPG二级批发、零售业务的企业38个,LPG零售业务的三级站690多个,LPG分销业务的经营网点1万多个。
    全省共有LPG码头41个,其中5万吨级的码头3个,5千吨级以上、5万吨级以下的码头16个,5千吨级以下的码头22个,其中,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五市码头数量较多。
    现有储库662个,总容量846300立方米,其中,一级库5个,容量534,373立方米,二级库35个,容量108,990立方米,三级库(站)622个,容量202,937立方米。省内一级库分布在深圳、珠海及潮汕三地,储库容量占全省储库总容量的66.8%,沿海分布较密集。一级库进口量占据了广东省进El总量的73%,基本主导了广东省LPG进口市场,并对批发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些企业中,三级站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由此可见,我省LPG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香港LPG经营企业6家、日本10家、英国35家)。由于市场过度竞争,近几年来我省燃气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一直很低,特别是从事零售业务的企业,这使得不少原来看好该行业的外资企业如壳牌、埃索、岩谷等已陆续将其LPG经营业务撤离广东。但近年来,以喜威、BP为代表的国外优秀燃气企业又参与到广东燃气发展当中来。
    1990年以来,广东省LPG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重最低55%,最高达87%,平均高达70%。随着LPG消费基数的增大,民用气化率的不断提高,近几年LPG消费总量都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2006年广东省LNG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该项目天然气55%用于电厂,17%供香港用户,28%用于城市燃气),对LPG消费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③ 广东LNG发展概况
    2008年广东天然气总消耗量约为60亿立方米,据预测全省天然气需求量到2010年约为268亿立方米/年,到2015年约为431亿立方米/年,到2020年约为600亿立方米/年。因此,广东除了积极争取国内近海天然气的供应外,还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而慎重地引进国外天然气。
    上世纪90年代,广东省已与澳大利亚及中海油公司签署了25年的天然气购气合同,根据广东省发展LNG工程的规划,在深圳大鹏建立LNG接收站,建设覆盖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气主线网络,以供民用及生产用途。到2006年第一期供气工程建成后,每年供气量是370万吨,进口的LNG将主要供应深圳、东莞、佛山、广州、香港等城市和地区,以及大亚湾惠州和深圳前湾燃气发电厂;第二期工程完成后,供气量将升至580万吨,供气范围将扩大到惠州等城市。
    2007年正式启动西气东输二线项目,将把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每年300亿立方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沿线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用气市场。根据规划,在广东境内将建设“一干两支”,包括西气东输二线广东段干线、广州-深圳支干线、广州-南宁支干线,以及1座LNG调峰站,管道总长813公里,总投资约101亿元,年供气100亿立方米(不包括LNG调峰站投资)。其中,西气东输二线干线自韶关进入广东,止于广州末站,在广东境内长271km;广州-深圳支干线起自广州市,经深圳进入香港,线路长260公里,广州-南宁支干线起自广州市,止于南宁市,在广东境内长282km;为解决西气东输二线的天然气应急调峰,同时向香港补充供气,拟在深圳大铲岛建设1座规模为300万吨/年的LNG接收站。
    为促进我省能源结构的转变,加快天然气建设和利用,2008年3月,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中海油、中石化、广东省粤电集团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广东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根据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全省天然气主干管网规划,广东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将按照“全省一张网,多气源供应,总买总卖,同网同价,分类气价”的原则,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全省天然气主干管网。至2020年,公司将在广东省规划、建设包括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四大区域管网,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新建管线总长约3200公里,总投资500亿元,年输气能力达600亿立方米,届时,将会形成西气二线、川气入粤、2个海上和5个沿海LNG项目的多气源格局,清洁、高效、安全的天然气将源源不断地送往全省的千家万户和工矿企业,为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的保障。目前,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4月20日正式启动。
    根据西气东输二线在广东省境内线路走向和省管网规划布局,确定了“一主三次”共4个交气点向广东省交接天然气。“一主”交气点为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广东段广州从化鳌头末站,“三次”交气点分别为干线广东-韶关始兴分输站、广州-南宁支干线肇庆分输站和广州-深圳支干线东莞分输站。
2 广东省燃气发展趋势及问题
   (1) 发展趋势
   ①天然气利用将成主流
   天然气在广东燃气中成为主流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天然气储量丰富,截至2007年底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177.36万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1.88亿万立方米。天然气的开采、运输和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让大量进口和使用天然气成为可能。
    二是广东自身资源贫乏,进口LNG缓解了经济飞速发展对能源大量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能源结构的优质化和多元化,多气源的互补,才能充分保证我省气源供给的安全稳定。我省首个LNG进口项目深圳大鹏项目自2006年9月28日进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省开始进入天然气时代,天然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发展趋势无可避免。
    三是天然气自身的优势决定其发展:
    a、绿色环保,LNG项目具有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
    b、经济实惠:天然气与与其他燃气相比,价格较低且更加清洁干净;
    c、安全可靠:天然气爆炸极限5~15%,比LPG高,因此,LPG安全性能略逊一筹;
    d、LNG项目推动了我省对外能源合作。
    2003年10月,中澳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正式启动,设立了中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培训中心,为我国LNG行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员。
    总之,天然气的广泛开发和利用,优化了能源结构,加强了环境保护,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是城市发展清洁能源的主流。
    ② LPG市场仍然占据较大份额
    国内LPG主要来自炼油厂,气田开采所得极少。2008年,我国LPG54%依赖进口。特别是华南地区,进口气一直主导华南LPG消费市场,消费量的70%左右依靠进口。2005年的进口LPG中,华南地区为453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73.84%,而广东省就占了440万吨,广东省每年的LPG消费量约占全国的1/3。
    天然气快速发展会对我省LPG市场产生冲击,但近几年的影响力度有限。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内LPG产业仍具可观前景。主要因为:
   a、2010年后,随着广东LNG项目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投运,广东LPG与LNG的竞争将会加剧,但我省经济增长的趋势是必然的,人们生活消费能源总量的增长也是必然的。因此,LPG消费总量难以降低。
   b、LPG具有不受管道限制、造价低、见效快、供气灵活的优势。而且,由于LNG高压管网的昂贵投资而使城市周边地区、中小乡镇、广大农村必然成为对LPG需求巨大的市场空间。
   c、LPG供应商为抢占市场会采取包括降价、大幅度削减运营成本等策略来强势参与竞争,而天然气气源短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给LPG抢占市场带来机遇。
    d、国家面临的巨大环保压力,使得LPG继续替代部分柴油、燃料油甚至煤炭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LPG与天然气将长期处于共存的状态,两种清洁能源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③ 城市燃气企业的经营机制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随着城市燃气管网的对外开放以及深圳市公用事业率先实施特许经营招标、招募后,外资、港资、上市公司以及国内大型城市燃气企业等各路资本纷纷加速进入广东城市燃气市场,第一阶段(2006年天然气到来前)主要围绕城市管道燃气经营权进行争夺,管道燃气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二阶段随着LNG项目的投产和高压管网的延伸,大型燃气企业的上市和区域性燃气企业的重组将会出现。预计未来5~10年,广东省城市燃气企业(无论是瓶装气还是管道气企业)的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将成为主旋律,企业的经营机制将随着外部资本的进入发生深刻变化。
   (2) 存在问题
   ① 对外依存度高,供应风险大
   广东原油、煤炭、LPG和LNG等主要依赖省外调进或进口。特别是原油、LPG和LNG,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及国际政治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价格上容易波动,影响了燃气供应的稳定性。近年来,国际、国内油价不断攀升,对广东的石油市场供应造成很大影响,曾一度出现油品脱销和LPG紧缺的情况。
    ② 进口气价偏高,一级库经营利润低
    进口LPG因为成本高而价格偏高,而减免关税问题也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价格相对较低的北方气顺势南下,对我省燃气市场直接造成冲击,从而进一步压缩一级库经营利润空间。
   ③ 三级站数量多、规模小
   由于准入门槛较低,瓶装气三级站发展迅猛,其主要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重复投资,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存在“黑气”经营和无序竞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燃气发展。
    ④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问题突出
    广东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体现在单位产值能(气)耗、单位产品能(气)耗与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在广东有一半以上城市出现酸雨,珠三角多个城市为酸雨污染严重区,因此,节能减排工作应常抓不懈。
    ⑤ 管道气气源紧缺,建设滞后
    西气东输二线要到2011年才进入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虽已开始建设,但工程受路由、征地等方面因素影响进展较缓,各地市燃气管网配套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西气东输二线和省管网公司就管线对接、调峰和气价等问题还需具体协商。基于广东省对能源消费的巨大需求量,至少在近一两年内,我省仍将面临气源紧缺局面。预计2015年广东液化天然气缺口将在200万吨以上。
    ⑥ 特许经营机制尚不规范
    目前在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机制上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特许经营制度是否持续下去?管道气特许经营权是通过公开招投标还是其他方式获得?二是经营主体是否要明确授权;三是存在气源换市场的问题;四是合同不完善,特别是政企之间协议不清晰,不利市场调控。
    ⑦ 法制建设不够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燃气管理和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燃气监管体制尚待健全,储备能力不足,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广东省燃气发展建议
   (1) 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多气源并举
   ① 加快LNG工程项目建设和气源引入
   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为我省经济稳定发展和解决环保问题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已开始运作。在省管网公司的建设过程中,为整合资源,加快进度,应充分考虑“西气二线”的气源引入问题和各地市管输衔接问题,可采取各地市城市燃气企业集中入股的方式,以达到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协调各方利益,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城市燃气定价上,应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力度,完善价格管理体系,保持上下游企业气价的一致性,保证我省天然气供给的安全与稳定。
    ② 扩大LPG的供应
    广东LPG市场发展非常成熟,经过不断的扩建,三大炼油企业(茂名石化、广州石化、湛江东兴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将分别达到:2000万吨、1300万吨、1000万吨,原油年加工能力将达到4300万吨。加之惠州新建原油加工1200万吨项目已投产,到2011年前后,广东原油年加工能力有望超6000万吨,(按100吨原油加工约47吨成品油计)成品油生产量将超2800万吨,为LPG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保障了LPG对内供应,从而缓解资源进口压力。
    ③ 大力开发新能源
    广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起步发展较早,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呈现良好发展局面。2007年水电装机容量达1023万千瓦(含抽水蓄能电站24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约233.77亿千瓦时;风电已建成风电场7个,风机数量455台,总装机容量约27.8万千瓦,在建及筹建风电项目6个,装机容量约23.5万千瓦。全省已建成沼气池27.1万个,年产沼气1.22亿立方米,其中,2007年新增沼气池4万个;太阳能利用方面,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600千瓦,以广州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为代表,省内多个地级以上市都正在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另外,海浪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燃料乙醇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试验研究正在积极推进。
    (2) 加强对天然气管网建设项目的重视
    为了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二线和省管网项目建设进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视天然气管网建设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尽可能减化程序,加快有关手续审批如土地预审、安评、环评等工作。解决管网建设的规划路由确定、线路施工、征地选址、拆迁等方面问题,早日实现全省“一张网”布局,以保障我省燃气供应安全与稳定。
   (3) 加快各地燃气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市要加快燃气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迎接天然气管网的到来。燃气供应项目投资巨大,必需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落实。如果市场不能落实,致使庞大的供气系统不能达到设计能力,发挥不出应有的经济效益,所造成的浪费更是惊人。对此,除燃气经营单位要认真研究以外,还应呼吁政府部门和用户给予足够的重视,应从环保角度出发制定燃料政策,宏观控制煤、油、气价格,或对烧煤提出明确的排污要求,引导以气代煤,以气代油,并在工业用气、商业用气、采暖空调用气、交通工具燃气化等方面去开拓市场,扩大供气范围。此外组建跨行政区域的燃气公司,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这也是国外燃气行业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一条成功的经验。
    (4) 实现城市燃气企业市场转型
    城市燃气做为公用事业,不同于其它经济实体进入市场经济,应在不离开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形成企业独立而灵活的经营机制。
    在能源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城市燃气企业必须面对最为核心的转变,即公司的战略定位应从单纯的城市燃气供应企业向综合能源经营企业转型,通过塑造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能源产业链,实现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即业务领域不局限能源分销体系,逐步向上游延伸至清洁能源的开发、生产、管输、船运和向下游延伸至能源应用和能源服务,设备、设施、器具的研发生产,从为用户提供能源逐步转变为向用户提供安全用气和节约用气方案的多方面服务,供应领域覆盖社会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各个方面,推动燃气企业在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燃气行业也会随着城市燃气企业的不断发展创新最终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步形成集开发、利用、科研、服务于一身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5) 依靠科技、推进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化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和新设备,引进国外先进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提高燃气生产设备、输配管网的建设质量和燃气用具的产品质量。当前,广东具有能源建设规模较大的市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尽快提高能源技术装备水平,摆脱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在广东燃气发展进程中已经显得日益重要。
   (6)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法规标准
   广东省燃气行业起步晚,发展快,体制不完善,存在“一高一低,一多一少”的问题,即安全要求高,属于高成本投入型产业,但由于广东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城市燃气特别是瓶装气企业准入门槛却很低,企业资质良莠不齐,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在燃气管理上,存在多头管理,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真正专门从事燃气质量监督与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的机构少,对经营市场缺乏积极的监督与引导,“黑气问题”、“恶性竞争”和“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影响了燃气行业的形象和声誉,也影响了城市燃气的管理与发展,燃气供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新的《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已经广泛征求业内各界意见,即将出台,将进一步促使我省燃气行业发展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7) 规范城市燃气特许经营体系
   实施特许经营必须深化城镇燃气行业的改革,首先必须完善行业立法,明确经营主体,划定经营范围,确保股权分明;其次政企分治合作,不断发现问题,完善合作协议,保证市场经营健康稳定。
总之,在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的引导下,随着燃气市场的不断成熟,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广东省燃气产业一定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文作者:梁作俭 广东省燃气协会 广东广州 51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