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行业反恐怖袭击重点部位及主要防护措施

摘 要

燃气行业反恐怖袭击重点部位及主要防护措施:城镇燃气行业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运行,对预防暴恐破坏事件,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维稳的关键环节之一,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乌鲁木齐5.22暴恐案发生后,习近平立即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侦破案件,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及时组织救助受伤群众,安抚受害者家属,全面加强社会面巡控。城镇燃气行业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运行,对预防暴恐破坏事件,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维稳的关键环节之一,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燃气行业防恐重点目标

城镇燃气行业是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其主体是管道天然气、液化气储灌站企业,还有CNG加气站等其他形态的企业。城镇燃气行业是具有较大风险的行业之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经营的主产品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如天然气是易燃易爆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危规号压缩的为21007、液化的为21008),还含有少量乙烷(C2H6),丙烷(C3H8)等其他气体,发热值约为37.5MJ/m3[标],无色,无味(供用户使用的气体中掺有臭味剂四氢噻吩),比空气轻,相对密度0.58—0.62,着火温度约为540℃,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级。

天然气在空气中爆炸浓度极限范围约为5%—15%,与空气混合(尤其在密闭或半密闭空间)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形成喷射燃烧,对周围造成热辐射及冲击波危害。

CNG即压缩天然气,加压到10MPa以上压力的天然气,多了一个高压的特性。

液化石油气(英语: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是烃类混合物气体,主要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密度:液态液化石油气约580kg/立方米,即它比水轻;液化石油气液态时的体积膨胀能力约是水的10-16倍,充满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容器,温度每升高一度,容器内的压力会急剧上升;气态密度约为:2.35kg每立方米,即比空气重,泄漏后易在低洼处聚集,不易扩散。闪点(℃):-74,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上限%(V/V):9.5,爆炸下限%(V/V):1.5。该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接触液体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再者是城镇燃气行业开放性经营特点带来的风险。如管道天然气设施遍布城市,管线埋于街道一侧人行道下,点多线长,输送的天然气流量大、压力高;场站分散,站区运转设备、压力容器密集,当班人员相对较少,还有像调压站不少是无人值守;特别是众多的民用和工、商业户内自管的用气设施,由于锈蚀、用气方式不当、私自改管等原因,用户建筑发生火灾等其他灾害,均可能造成天然气泄漏,由于室内一般属于封闭空间,更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严重危及室内及相邻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CNG加气站除工艺区具有场站同样的风险外,加气岛是开放区域,CNG出租汽车等是流动用户,自身维护水平差异大,在加气站内易发生车辆燃气泄漏、自燃等引发火灾及其他事故,是CNG、LNG加气站的主要风险之一。

液化气储灌站企业主体是民营企业,规模小、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小城镇,最低储量也在50吨以上,属重大危险源之一,个人车辆、人员进入灌装区携带个人钢瓶现场充气现象屡见不鲜;钢瓶供应站、供应点更为分散,有重瓶储存,其不合规或无证经营比例更高;有大量个人自有钢瓶、超期瓶在周转使用,企业对用户用气设施基本不监管,事故防范难度更大。还有工商业用户的气化间,储存液化气量较大。

所以从防恐的角度说,管道天然气企业的难度在于点多线长;小型液化气企业的难度在于企业基础薄弱;两者共同的难度在于对用户侧的燃气设施掌控能力有限,且民用瓶装气用户监控基本是空白。

燃气设施运行中,因锈蚀、密封件老化、人员违规操作、遭受雷雨、地层塌陷等自然灾害、人为外力破坏或恐怖袭击等自然或人为原因,均会造成燃气严重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进而遇明火、静电放电或雷击火花等火源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次生灾害,是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发生此类事故灾难轻则影响客户用气,污染大气环境,重则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预防暴恐破坏事件来说,第一类重点目标是场站:天然气门站、储配站、高、中(高)压调压站、CNG加气母站或加气站、危运车停车场等;液化气储灌站、钢瓶供应站、危运车停车场等。除此之外,对用户(尤其是租房户)用气环节也应予足够重视,防止户内或钢瓶发生爆炸事故。

二、燃气行业防恐主要措施

反恐防恐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不可能毕全功于一役,需要将应急防恐戒备状态与常态防范措施结合起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全社会众志成城,打赢保卫社会安定团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一仗。

 “河南省城市燃气行业反恐怖防范工作标准”,对城镇燃气企业应对各类恐怖袭击的防范工作内容已叙述的很详尽了,这里主要从企业层面要做的工作做一些具体的说明。

1、打牢常态防范事故或暴恐破坏的基础工作

首先各地方各企业要紧急行动起来做好思想动员,充分认识现阶段反恐防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高职工防范恐怖袭击的基础知识,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反恐意识,明确企业及重点目标反恐怖防范职能职责,确定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大力完善反恐怖防范工作方案和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更新附图附件如应急联络通讯表、应急装备(设备)分布图、应急疏散通道(路线)图等,全面落实各项安防措施。其中新建企业或液化气罐站等小企业,更要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生产流程和机构人员设置实际的现场处置方案,明确各自职责,做好应急的培训和物资准备。

在政府有关部门主导下,建立健全重点目标反恐怖防范工作的督导、检查及考核制度;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络制度;与安全、公安、消防、武警、社区、社会专业应急抢修、技术服务机构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有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场站重点目标应当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重要工艺设备设施、消防、燃气泄漏报警、视频、红外等安保设施的日常巡检、维护,规范操作,尤其要落实对于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视和检测制度,属于国家法规强制规定的检测项目(如特种设备),应委托法定的外部机构进行检测,对隐患、故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保证场站设备设施以及消防、安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加强对管网、调压及其他阴极保护等附属设施的巡线、检查、检漏和维护、更新改造工作,密切与相关施工企业的信息沟通,防止交叉施工损坏埋地管线,保护燃气管线设施安全供气。

尽快转换机制,落实管道气用户一年一次入户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对用户及社会层面的安全用气宣传教育,规范使用液化气及钢瓶,动员市民举报用气隐患和异常情况,督促整改户内隐患,防范户内发生事故。

各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应急机制,尤其是新建企业、小企业,要建立健全一能用管用的抢险救援队伍,配齐和储备好足够的检测、堵漏、抢修、防护、消防、通讯、车辆等救援装备和备品备件,做到专人保管、及时补充更新。加强应急人员和全体员工培训,使之能够正确执行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熟练掌握各类器材装备的使用和操作,懂得避险、防护、急救、逃生常识,随时能胜任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加强对聘用的保安人员审查,保安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保安、消防人员上岗证书,熟悉安全保卫及消防岗位的操作规程,有良好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大力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升级改造老旧管线、管网关键节点、无人值守调压站实现远程监控,不断完善SCADA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不断采用新技术提升城镇燃气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

各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下属部门、燃气企业特别是重点目标的重要部位的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情况、值班情况、消防情况、保安人员配备及装备情况、保安巡逻防范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督导检查,查找隐患,督促整改落实。

2、落实应急防恐戒备措施,有效防范暴恐突发事件

根据政府反恐防范工作安排,各级燃气主管部门和企业进入应急防恐戒备状态,强化领导值班带班、应急中心和抢险抢修队伍24小时值守制度,增加应急和保安人员以及安全岗、门卫等岗位数量,各级反恐、事故应急人员保持有线、无线24小时通讯畅通,加强与上级应急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随时出动处置突发事件。

紧急开展一次场站围墙护栏、视频、红外等安保设施、消防、燃气泄漏报警设施、安全放散、防雷防静电设施等安全设施设备,保安人员的巡查防护装备,应急抢险装备物资是否完好齐备的大排查,拾遗补缺,消除故障,达到物防、技防的标准。

强化场站安保防范,生产工艺区与加气等开放区之间应采用有效隔离措施,防范人员或车辆冲闯生产工艺区。严格执行外来灌气人员车辆不得进入液化气灌装区的规定;凡需进入重点目标区域的外来人员、车辆、物品,所在单位应当进行身份查验和安全检查,保证对人员、车辆、物品的识别,确保任何外来人员、车辆、物品未经查验不得人内。重点目标实行安保人员定点值守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警戒网,发现可疑人员、物品,及时处理。

对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拟录用新员工和重要岗位的员工、保安人员进行排队摸底审查,对不可靠或不适宜的人员要坚决调离重点目标和重要部位,或予以清退。

接到一级防范指令后,各级燃气主管部门和企业根据工作安排,立即下达指令,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各类安保力量、应急装备、所有救援器材全部到位,重点目标的负责人应当24小时带班组织防范,所有应急、安保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重点目标的所有区域都要做到24小时监控、24小时人员严密值守和不间断巡逻检查,加强对重点目标和区域的守护工作。

三、分级负责,科学应对突发事件

有科学适用的应急预案、精干的队伍、充分的准备是有效应急的前提。这其中要注意企业预案与各级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包括事故等级划分、报告部门和联络表、应急响应级别、指挥权交接等环节的衔接。

对城镇燃气的最大风险——燃气严重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关键是尽快切断气源,控制火源,避免泄漏燃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引发火灾、爆炸等恶性次生灾害,保障现场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是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基本思路。

当险情发生时,报警、险情确认、启动应急处置和报告是第一步的行动。企业当班员工发现或从任何渠道获悉任何突发事件,需立即向当班领导或选择安全的地点拨打相应热线电话报警,接警人员根据接报情况要对警情做出询问确认和初步判断,立即指令事发责任区域抢险值班或当班运行人员即刻赶往事故现场,评估和控制险情;最初的应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迅速开展现场侦测观察,确认事故类别、燃气泄漏规模、扩散范围等现场情况,将确认情况回报,同时采取先期措施控制险情、设置现场临时警戒、疏散现场人员、禁止明火等,减缓或控制事故;当确认有人员伤亡或达到相应级别的紧急情况时,要按规定,相应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将现场人员伤亡(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事故情况报告至上级应急值班室。事故类别为特种设备、公共卫生等类事件的,还应向政府相应主管部门报告。

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尤其是发生设备运行严重失常或燃气泄漏,现场指挥应组织立即制定和执行关闭局部生产设施或供气系统、协调力量抢救伤员、维持秩序等,控制事态扩大,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对燃气泄漏等事故,迅速查明漏点位置和燃气扩散范围,依据现场状况确定距漏点现场0~500m的事故中心区域及其以外的事故波及区域范围,设立警戒,尤其燃气泄漏处于繁华地段、重点单位(政府首脑机关、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住宅区或漏出燃气爆炸引发火灾时,现场指挥要立即向110、119和120请求支援进行火灾扑救、人员救护和警戒,及时提出紧急疏散人员建议并实施。对燃气火灾一定要遵循先断气后灭火的原则,在气源没有关闭的情况下,不能茫然扑灭明火,以免燃气继续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再被引爆,危险更大。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按规定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警戒监控组人员在燃气泄漏未控制住以前,随时检测、报告现场燃气浓度和扩散范围,要密切监视事故发展趋势和对事故波及区域的影响,保护好现场,监督应急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与防护措施。

现场指挥应随时识别判断现场紧急情况和危害的控制进程,评估事故发展趋势与安全状态,采取措施保护救援人员安全。当现场状态超出企业应对能力时,应马上报告,申请扩大应急,提请上一级应急指挥部门启动政府相应应急预案,请求其他专业应急队伍救援,按上级指挥部的指挥全力配合进行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情况得以控制,经检查可导致次生、衍生事故或其他影响的危险物质或状态消除、检测现场燃气浓度低于1%,就可转入修复重建阶段,制定方案按相应技术规程组织实施修复损毁设施,尽快恢复生产。

恢复供气或系统生产后,应进行复查,确定无泄漏、现场无燃气残留等危险因素、隐患消除,各项经营工作秩序恢复正常,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由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指令,应急处置结束,应急人员方可撤离,转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后期处置。

四、切实做好应急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

企业应急队伍是城镇燃气突发事件处置的主体,平时一定要按照相应标准做好培训,纳入企业年度职业培训计划,确保落实。应急培训内容主要有各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风险识别与控制、本岗位应急知识与技能、应急救护技能、救援设备操作等。应急演练形式有:

1、报警与分警、事态分析与紧急控制方案制定、紧急召援等室内桌面仿真演练;

2、应急所用仪器、设备操作,分隔供气及停气、堵漏,系统紧急停车,紧急疏散,初期火灾灭火,急救等专项功能或实操演练;

3、应急响应全程综合演练。

培训和演练要做好策划,保证有效性,及时进行评估总结,对实际的应急过程也要做好记录和评估,发现不足,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企业除了做好内部应急培训演练,还要积极和城镇燃气主管部门协同做好联合演练,与公共应急救援力量、市民的配合应急演练十分必要,像人员密集场所、社区的人员应急疏散,只有平时做好演练,突发事件时才可不发生混乱。

所以企业应积极进行安全用气宣传教育,利用媒体、热线、网络、宣传栏、进社区、进校园及入户服务等各种时机、以多样方式对市民公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应急常识和安全用气知识,呼吁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安全用气,积极参与政府或辖区社区组织的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社区民众应对燃气突发险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