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 市场 诚信体制 利益——“气荒”启示录

摘 要

摘要:从天然气市场、行业垄断造成气荒的众说一词、分析诚信体系、企业作为和利益的作用,气荒是不按规律的结局关键词:气荒 垄断 市场 诚信体制 利益 不到两年,我们就遭遇了三

摘要:从天然气市场、行业垄断造成气荒的众说一词、分析诚信体系、企业作为和利益的作用,气荒是不按规律的结局
关键词:气荒 垄断 市场 诚信体制 利益
    不到两年,我们就遭遇了三次“突然的气荒”,业内的人们都心知肚明,最直接、最实在的原因就是没有大型的区域性储存设施。但各种议论纷至沓来,可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6.1.4条款说的再明白不过,“采用天然气作气源时,城镇燃气的逐月、逐日的用气不均匀性的平衡,应由气源方统筹调度解决……平衡小时的用气不均所需调峰气量宜由供气方解决,不足时由城镇燃气系统解决”。大家都可能读到,也可能想到但没有去做到。于是从议论的理由得到启示:
    启示一:天然气市场有吗?
    没有成熟的天然气市场是一个理由,也是一个事实。就全国来讲,天然气供应不到5年,还是一个小孩。“不成熟的事”会很多也许未来会更多。对于只是天然气产业链上终端之一(尽管这个终端的失调对于城镇是毁灭性的灾难)的城镇燃气,或许还有痛苦的磨难。而市场不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没有有效地监管。
    当天然气供应在能源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时,或者说在城镇集中大规模使用在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和工业交通时,供气安全的事故就会导致城镇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失稳,这次“气荒”让一些城市不得不对工业企业、公交停气,这种切肤之痛(GDP下降的危险)会让我们的部门认真按规律解决面临的未决难题么?
    如果我们能不这样走路,而是避开那种认为小孩一定要摔跤的路段。借鉴天然气已经行之有效的路。来实施一条成熟市场式的天然气供应链,是不是可以减少痛苦呢。这种假设的启示会不会是一种幼稚呢?谁来引导小孩走上正路呢?
    启示二:垄断有问题吗?
    异口同声讨伐垄断导致了气荒,有了成熟的市场就没有垄断吗?对于城镇燃气这种市政基础设施,它的资源性、基础性、社会性、先导性决定其先天就是垄断的,对于一个区域,一个城镇,从资源最大利益度(包括安全状态)管道供应系统只能是垄断,而且还有“自然垄断”的专有名词。为了城镇的供气安全稳定,当地政府还会介入、促进这种垄断。为着我们社会的特性,他们还需要一定程度控制这种垄断。在我国,天然气“没有市场做不了,没有政府做不好”,前一段的经历和后一段的发展,会继续实践这一浅显的理论。
    如果我们真正从天然气供应的规律,从企业的长远利益来运作、经营,来应对“供气均匀性和用气不均匀性”这个普遍、稳定但又尖锐的矛盾,会有“气荒”发生搅得天下不安么?
    “伤客户就是伤害企业自己”,“不为客户着想,客户就不需要你”,市场的发展会再证明一次这是事实。
    这种事还会有,但肯定不是这种状况,与垄断攸关吗?
    启示三:有诚信体制吗?
    假设一下,如果上游气顺的体贴考虑下游,而不是那么气高懿旨;如果有统一集中调配的储气;如果有保证服务质量为天职的诚信;如果大家都想,既然气是如此个性就要把它做好让用者放心……,会有这种“气荒”吗?也许会有,但不会一片恐慌。市场不成熟也罢,垄断也罢,企业的经营思想罢不了。没有诚信,没有诚信体制,任何时候都没有安全感。
    再假设一下,有完善的诚信体制。上游珍惜下游,会在长远利益上与下游联系在一起;下游尊重上游,尽可能地完善配送设施和构建弹性的能承受峰谷冲击力用户结构,共同来对付那个不均匀魔鬼和意料之外的“气荒”。这是诚信体制给我们画出的美好图画。
    我们是不是要问问自己,我们希望和拥有诚信体制么?
    启示四:天然气企业要做什么?
    正是基于天然气的供应和使用有着大流域、大范围、大流量、大用户、高压力的特点(与原来的城镇燃气相比)。因此应该:
    (1) 建设统一调度的大区域性的储存调峰设施,不要再一个一个城镇零敲碎打的重复建设小而全了。量变引起质变,原来城镇燃气的老路走不回去了。
    (2) 建设有弹性、能承受峰谷冲击力的用户结构。A、配送系统要在技术设施上实现弹性,B、不同类型的用户构成不同用气规律,用不同用气形式的结构来调剂不同时段的供应差别。这需要对用户详尽的解读和优秀的指导。
    这项工作本来是天然气作为气源之初时,就要研究和实施的,不过现在来做,亡羊补牢。
    (3) 建设和完善合理的管网密度,包括压力级制。这个概念以前提得不多,销气量的规模必然会让人意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没有一定的密度,想完成每个城镇需要的远大目标的气量。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景,更难说适应发展之初每年阶梯跳跃的势头以及以后不断增长的气量。
    启示五:启示的启示,写了上述启示,突然被启示,在我们这样一个已能够集中全国、全社会人力物力办大事的优越性体制中,在国内外经验教训清晰的背景里,我们一直强调办任何涉及国计民生的事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利益,而在此事中,消费者(广义)的利益被淡化了、轻视了、湮没了,在那些隐隐约约的形象和恍恍惚惚的光圈里。都在或朦胧、或深浅地写出“利益”二字。不同人群、不同组织、不同企业的利益导演了我们的“气荒”。
 
(本文作者:徐姜 湖北省燃气协会 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