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居民用能行为与影响因素

摘 要

摘要:对重庆地区632户居民的用能行为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居民用能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居住建筑节能措施。关键词:居住建筑;建筑能耗;居民用能行为;节能措施Residential Energy

摘要:对重庆地区632户居民的用能行为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居民用能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居住建筑节能措施。
关键词:居住建筑;建筑能耗;居民用能行为;节能措施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Chongqing Region
PU Qingping,0UYANG Jin,WU Xiaobo,JIA Hongyuan
AbstractThe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632 families in Chongqing region is investigated.The main intluence factors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r are analyzed.Some energy-saving measures for domestic buildings are proposed.
Key wordsdomestic building;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r;energy-saving measures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20%~30%[1],而居住建筑能耗甚至占到总建筑能耗的60%[2]。在居住建筑节能领域,我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3~11]。在提升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居民的用能行为、政策等非技术因素对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12],其中用能行为对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巨大,因此研究居民用能行为与居住建筑能耗的关系尤为重要。然而,居民用能行为极其复杂,受到社会文化、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13]。本文对重庆地区居民用能行为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调查对象概况
    调查从2011年1月开始,到4月结束。结合重庆居住建筑分布特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5个区中的9个住宅小区[14],其中沙坪坝4个小区,江北2个小区,渝中、九龙坡、南岸各1个小区,基本可以反映重庆城市居住建筑用电水平。调查以家庭为单位,共抽取1 500个样本,并从供电局收集2009年、2010年每个家庭用电量数据,最终筛选出有效样本632个,占样本总数的42%。
    家庭常住人口以2~4人为主,其中常住人口为1人的34户,2人的130户,3人的260户,4人的113户,5人的59户,6~7人的36户。被调查家庭年总收入情况为:低收入家庭(年收入4×104元/a以下)占45%,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4×104~10×104元/a)占43%,高收入家庭(年收入10×104元/a以上)占12%。被调查家庭建筑面积分布情况为:50m2以下的占22%,50~70m2的占18%,71~90m2的占39%,91~110m2的占11%,110m2以上的占10%。数据样本基本符合重庆居住建筑在各个建筑面积水平的分布情况。
    被调查居住建筑年代分布情况为:20世纪70、80年代的占1%,20世纪90年代的占2%,2000—2005年的占66%,2005年以后的占31%。
2 居民用能行为
2.1 夏季用能特点
   ① 降温方式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电扇已逐渐被分体式空调器、地源热泵所取代。调查显示,使用空调的家庭已经占到了93%,采用开窗、电扇等传统降温方式的家庭占6%。从降温方式的选择可以看出,居民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空调扇作为一种新型降温装置,其送风温度比普通电扇降低5~6℃,具有能耗低、价格适中等特点。但调查显示,仅有1%的家庭采用空调扇作为降温装置,这说明空调扇在重庆地区的应用不是很普遍,也反映出空调扇及同类节能产品的节能理念和节能意义需进一步在公众中加强宣传,提高使用率,以缩短空调的运行时间。
   ② 空调使用情况
   在拥有空调的家庭中,任何时间都不开空调的家庭仅占1%,稍感热的时候开空调的占18%,很热的时候才开空调的占78%,进入房间就开空调的占3%。有99%的家庭都会经常使用或偶尔使用空调降温,这进一步说明居民用能行为给建筑能耗带来了巨大压力。
   ③ 空调温度设定
   调查显示,只有10%的家庭将空调温度设置在相关标准推荐的28℃附近。有90%的家庭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8℃以下,设定在27℃的占14%,设定在26℃的占50%,设定在25℃及以下的占26%。
    ④ 夏季室内舒适度
    38%的家庭对夏天室内温度的总体感觉是较凉爽和非常凉爽。51%的家庭表示室内温度尚在可接受范围内,若经济条件改善,将增加空调的使用频率以提高室内舒适度。而11%的家庭会觉得较热和非常热,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家庭多采用电扇或空调加电扇的方式来降温。
2.2 冬季用能特点
   ① 取暖方式
   只有1%的家庭采用地源热泵取暖,有29%的家庭采用分体式空调器取暖,没有取暖装置的家庭占18%。有52%的家庭自备取暖装置,主要包括火炉、电热油汀取暖器、电热膜取暖器、PTC陶瓷发热暖风机等,电功率范围为400~1800W。在拥有取暖装置的家庭中,有86%为中高收入家庭,14%为低收入家庭。
   ② 冬季室内舒适度
   居民对冬季室内舒适度的评价见表1。室内舒适度评价等级为1~5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基本满意,4分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由表1可知,采用取暖装置的居民对室内舒适度的感受要好于未采用取暖装置的家庭。
表1 居民对冬季室内舒适度的评价
是否采用取暖装置
室内舒适度评价结果
3.34
3.19
2.3 节能意识
    在对居民节能意识调查中发现,采用节能灯具的家庭达到了88%,未采用的为12%,这说明居民节能意识在逐步加强。但调查同时显示,有65%的家庭在用能设备不使用时未能及时关闭,这反映了居民的节能意识亟待加强。
3 居民用能行为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家庭年收入与使用空调的时间直接相关,在拥有空调的家庭中,随着年收入增加,有34%的家庭表示会选择延长开启空调的时间;但随着电价增长,有49%的家庭会选择缩短开启空调的时间。由此可见,家庭年收入是影响居民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加,用能设备拥有量增加。调查显示,高收入家庭平均拥有近3台空调、2台电脑;中等收入家庭平均拥有2台空调、1.3台电脑;低收入家庭平均拥有1.6台空调,1台电脑。用能设备拥有量的差别,将导致高收入家庭能耗高于中低收入家庭。
    不同年收入家庭2009、2010年户均耗电量及室内舒适度评价见表2。由表2可知,家庭年收入与能耗成正相关,能耗与室内舒适度成正相关,反映出高收入家庭对室内高舒适度的要求。
    调查显示,家庭年收入与家庭用能设备拥有量显著相关,导致高收入家庭能耗超过中低收入家庭,但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家庭的人均用能设备拥有量差异并不显著。分析原因,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对能耗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建筑面积,而对于重庆,中低收入家庭的建筑面积差别不大。不同建筑面积家庭2009、2010年户均耗电量见表3。由表3可知,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加,户均耗电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对于不同建筑面积的家庭,户均平均耗电量变化范围为1511~3178kW·h/(a·户),跨度较大。
表2 不同年收入家庭2009、2010年户均耗电量及室内舒适度评价
家庭年收入/(元·a-1)
≤2×104
(2~4)×104
(4~6)×104
(6~10)×104
≥10×104
2009年户均耗电量
/(kW·h·a-1·户-1)
1853
1954
1978
2027
2167
2010年户均耗电量/( kW·h·a-1·户-1)
1987
2030
2061
2093
2256
室内舒适度评价结果
3.32
3.45
3.47
3.50
3.67
表3 不同建筑面积家庭2009、2010年户均耗电量
建筑面积/m2
<50
50~70
71~90
91~110
>110
2009年户均耗电量/( kW·h·a-1·户-1)
1498
1760
1879
2334
3161
2010年户均耗电量/( kW·h·a-1·户-1)
1524
1738
1981
2257
3196
4 节能措施
   ① 提高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重庆市2005年起开始强制执行节能率50%的节能标准,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节能率65%进行新建居住建筑设计。由于未执行节能标准的既有居住建筑面积巨大,节能潜力较大,应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
    ② 采用适当的梯度电价机制。重庆地区用电季节性差异十分明显,且每日的用电时间比较集中。这给供电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峰荷压力的同时,也不利于节能工作的开展。可以考虑对居住建筑施行峰谷制电价,在减少线路压力的同时促使居民用电合理化。
   ③ 提高用能设备的效率。在提高能效方面我国已出台“能效标志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应的法规,推出了相应的能源效率标志制度。应根据本地特点,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能效标志实施管理办法。
    ④ 建立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对在建筑领域中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科研、生产、应用等环节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以提高应用的规模和水平。重庆根据当地气候和可再生能源情况,遴选适合的应用技术予以推广。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前提下,对建筑节能产品诸如墙体保温材料、遮阳窗等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涉及的产品推行财税优惠政策。
    ⑤ 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节能意识。
参考文献:
[1] 凌浩恕,谢静超,杨威,等.北京市城镇生活方式的环境与能源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2):35-39.
[2] 梁境,李百战,武涌.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J].暖通空调,2008(7):29-35.
[3] 谢艳群,李念平,陈淑琴,等.长沙市冬季居住建筑能耗的实测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7,27(10):83-85.
[4] 谢艳群,李念平,陈淑琴,等.长沙市居住建筑能耗调查及偏相关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7,27(5):85-88.
[5] 李志杰,王万江.严寒地区居住建筑实施节能率65%的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6,26(1):61-65.
[6] 吕建,李星魁,张君美.三步节能居住建筑的设计要点[J].煤气与热力,2007,27(3):71-73.
[7] 孙艳,张欢,田雨辰,等.居住建筑用户房间位置对用热量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2007,27(7):82-84.
[8] 高友军,李爽,郭华.中德唐山既有居住建筑综合节能改造示范项目[J].煤气与热力,2009,29(10):A18-A21.
[9] 王兰,王云山,高玲.外窗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2009,29(12):A11-A13.
[10] 余丽霞,肖益民,付祥钊.居住实态对居住建筑供暖空调负荷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2010,30(10):A24-A27.
[11] 杨颖,芦岩.天津居住建筑节能率与节能策略分析[J].煤气与热力,2011,31(6):A19-A21.
[12] 李涛,彭先见,刘刚.城镇住宅用能终端约束因素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0(8):31-38.
[13] 江亿,杨秀.我国城镇住宅建筑能耗分析[J].城市住宅,2008(6):78-79.
[14] 张蓓红,陆善后,倪德良.建筑能耗统计模式与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08(8):19-24.
 
(本文作者:蒲清平 欧阳锦 吴筱波 贾洪愿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5)